河南孟州:奏响和美乡村建设“交响曲”
干净整洁的农村院落,浸润心田的文明新风,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……小暑时节,走进河南焦作孟州市的乡村,一幅幅和美乡村的“诗意图景”映入眼帘。
今年以来,孟州市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依托“五星”支部创建,不断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全面加快和美乡村建设,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。
(相关资料图)
连日来,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。来自济源市的游客曹新建说:“这里的生态环境、村容村貌都非常好、很漂亮,淳朴的民风更让人倍感亲切,我们玩得也很开心。”
走进近年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国家AAA景区等多项殊荣的源沟村,映入眼帘的是洁净漂亮的农村公路、充满生机的富民产业、风情别致的窑洞庭院,这个优美怡人的岭区小村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。
源沟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介绍说,“7年前,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,没有集体经济收入;现在,我们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,村集体年收入80多万元,为‘五星’支部创建、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。”
源沟村的蝶变,是孟州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实现乡村“强富美”的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孟州市扎实开展“六清”、集中整治“六乱”、有序推进“一改”,积极开展旱厕动态清零、“三边一地”(路边、村边、河塘沟边及乡镇政府所在地)卫生秩序专项整治、空心院治理、弱线整理、春季绿化五大专项行动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环境愈加秀美。在今年的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,孟州市被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选为20个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较好县(市)之一。
乡村要美,美在文明;民风要正,正在村规。近年来,孟州市槐树乡依托“五星”支部创建,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,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充实“红白理事会”“道德评议会”等“五会”力量,以文明新风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
孟州市河阳街道西葛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建设,从改变群众旧习惯、旧思想入手,扎实开展整治天价彩礼、反对铺张浪费等工作,建成了文明宣传一条街。同时,不断强化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,充分发挥村民自治,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,通过每年坚持评选好婆婆、好媳妇、文明家庭等活动,引导和规范村民破除陈规陋习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河阳街道缑村一季度评选出27名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“好妯娌”“好邻居”“助人为乐”模范等典型人物。“我是第一次被评为‘好邻居’,还发有荣誉证书哩,我是深感荣幸!”提起当时的颁奖情况,乔金平至今仍内心澎湃。
前不久,孟州市赵和镇上寨村的雷志红一家格外忙碌,自家种植的70余亩鲜桃大获丰收,看着满园的桃树硕果累累,雷志红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,“今年我们家的桃子又甜又大、产量还高,家里人忙不过来,我又在村里雇了5名街坊来帮忙。”
孟州市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,持续优化“东粮、西果、南药、北菜”特色产业布局。在南部黄河滩区,推广“四大怀药”绿色生态种植模式,发展地黄、血参、白芷等中药材种植5万亩以上;在王园线东段,进行工厂化杏鲍菇、金针菇种植,形成了食用菌产业集群,年生产能力超1.2万吨;在西部岭区,将莫沟、源沟、岩山、苏庄等地域特色村庄“串珠成线”式打造为旅游环线,实现“农业+生态+旅游”等多业态融合发展。现在,各具特色的农村特色产业正在改变着孟州的乡村面貌,也让乡亲们捧起生态“金饭碗”,在家门口吃上“产业饭”“文旅饭”。
“去年北双线改造提升之后,路宽了、环境美了,会车的时候轻轻松松就过去了,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都开心的不得了。”槐树乡北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延高兴地说,“现在路好了,村里的特色产品石磨面销售更旺了,这不,今年我们又发展了仓储项目。”
为更好地推动和美乡村建设,孟州市还按照“让农村净起来、绿起来、亮起来、美起来、富起来”的要求,不断提升农村道路短板,坚持把农村背街小巷道路硬化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,强化整体部署,健全推进机制,破解资金难题,累计完成43个村112条背街小巷的硬化工作。通过背街小巷硬化,让乡村的“里子”和“面子”一起美起来。(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邹晓强)